大庄浩天宮》主祀神佛: 天上聖母
台中市梧棲區大村里中央路一段784號    電話: 04-26565949

創建年代: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
沿革簡介: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在大庄地區成立「媽祖會」。
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建茅草小廟於陳厝庄,當時廟宇所在地即被稱為「媽祖厝」。
清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遷建至大庄現址。信仰的區域擴及大肚中堡五十三庄。
清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修建三川殿。
日治昭和三年(西元1928年)新廟改建,於昭和六年重建工程完成。

7610_3655_001_Temple.JPG

7610_3655_002_Temple.JPG

7610_3655_003_Temple.JPG

7610_3655_004_Temple.JPG

7610_3655_005_Temple.JPG

7610_3655_006_Temple.JPG

7610_3655_007_Temple.JPG

7610_3655_008_Temple.JPG

7610_3655_009_Temple.JPG

7610_3655_010_Temple.JPG

7610_3655_011_Temple.JPG

7610_3655_012_Temple.JPG

7610_3655_013_Temple.JPG

7610_3655_014_Temple.JPG

7610_3655_015_Temple.JPG

7610_3655_016_Temple.JPG

7610_3655_017_Temple.JPG

7610_3655_018_Temple.JPG

7610_3655_019_Temple.JPG

拜拜網《Taiwan》Formosa》首頁

梧棲的媽祖信仰主要可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以梧棲朝元宮為信仰中心的「湄洲媽」系統,另一個則是以大庄浩天宮為主的「大庄媽」系統。

  「大庄媽」的信仰區域遍及現今的梧棲鎮、沙鹿鎮、龍井鄉及大肚鄉等地,其信徒主要的生活型態為農業生產。

  早期大庄媽隨著拓墾者來到大庄一地,由庇祐渡海平安的海神信仰形象轉化而為開疆闢地的拓墾者之保護神,在大肚中堡一帶形成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浩天宮之六角頭:
  浩天宮的信仰區域範圍雖為大肚中保五十三庄,但其主要的祭祀範圍則為大庄及陳厝庄一帶,陳厝庄約為現今梧棲鎮福德里,而大庄地區現今析分為大庄里、大村里、興農里等三個行政里,此地區為因應浩天宮之祭祀活動,對於此六個角頭的由來,地方上的耆老均表示:陳厝庄為浩天宮最初草創廟宇的地點,而在咸豐六年(西元1856年)遷廟至大庄地區,故此六個角頭應為早期大庄及陳厝庄地區因拓墾所形成的聚落,因對媽祖信仰的虔誠,故約定由大庄及陳厝庄的地方角頭分別輪流祭祀。此一情形和梧棲另一座媽祖廟朝元宮以各聚落角頭廟為單位有所差異,探究其原因,應是浩天宮之創建年代甚早(乾隆三年),且其信仰區域以農業拓墾為主,不若朝元宮之信仰區域皆為沿海地區,在朝元宮創建之前各聚落即有屬於自己的角頭廟,而角頭廟多以王爺信仰為主,其又與沿海地帶因王船漂流而建廟奉祀之事實吻合。

  至於六個角頭名稱的由來,現今已難考證,不過若從其名稱看來,其中東合興、東南角、西合勝三者名稱中皆有東、西、東南的方位名、再驗證其所在地點,與以廟為中心的方位甚為吻合,當可推斷其應以其座落之方位而命名、而邱厝庄則為舊聚落名稱,係直接以聚落之名為之,而金合和的名稱則無明顯的線索可供推斷,但金合和所在之地為早期大庄地區經濟最繁榮且居民最有錢的聚落,且地方知名的士紳也多出自此地區,故可能與此有關,或者為當時的墾號或是商號,而水燈首之命名則應與慶讚中元法會之放水燈儀式等有關。

  現在浩天宮每年所舉行的中元節慶讚法會,仍然由六個角頭輪流負責普渡,但水燈首之組織目前已不再參與祭典。茲將六個角頭所在之範圍及位置整理如下:
一、西合勝:位於現今之大庄里,即為浩天宮以西廟口之地帶。
二、金合和:位於現今之大庄里,在浩天宮以北,中棲路以南及中央路以東之地帶
  。
三、邱厝庄:位於現今之大庄里,在陳厝庄的南方,中棲路以北之地帶。
四、東合興:位於現今之大村里,為大庄里以南;東至番町;南至以大村里界,西至浩天宮廟後之地帶,為黃厝角一帶之區域。
五、東南角:位於現今之大村里,包含大村里一鄰及五甲、下厝、瓦窯腳一帶稱之  。
六、水燈首:位於現今興農里一帶,包含海墘厝、火燒橋(好修橋)、田中央、八張犁一帶稱之。

天上聖母,民間俗稱「媽祖」、「媽祖婆」。是掌管海上航運的女神。由於台灣的歷史背景與地理條件,使台灣早期開拓以來,媽祖即成為民間信仰中,重要的保護神。在台灣以天上聖母為主祀的廟宇極多,可知其在民間信仰中地位之重要。

  據民間傳說,媽祖的俗身,係福建省興化府蒲田縣湄州嶼人。她出生後一月,不曾出聲哭過,因而其父林愿取名為「默娘」,媽祖自小聰穎過人且宅心仁慈,時常自動救人於危難當中。傳說她幼時即能預知禍福,後得傳玄機妙法,能乘蓆渡海,平波息浪,專救危船難民。宋太宗雍熙四年(西元987年)九月九日,媽祖二十八歲時,盛裝登山,羽化昇天。

  據傳,媽祖昇天後,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即會到場營救。不僅湄洲嶼民爭相傳頌,福建沿海一帶漁民,在海難中也企盼媽祖能前來相助,其在漁民心目中,儼然成為能保護他們的海洋之神。

  浩天宮所奉祀之媽祖一般稱為「大庄媽」,信仰區域涵蓋大肚中保五十三庄,早年由客籍先民籌組媽祖會,後建廟奉祀,現已成為地方信仰中心。

  浩天宮現存於正殿的媽祖神像共有鎮殿媽、二媽、北港三媽、北港四媽、蓬萊媽、湄洲媽等,各尊神像之稱法不同,主要是為了方便信徒恭迎膜拜,另有在名稱之前冠上以「北港」或「湄洲」者,則是為區別該尊神像分靈之地。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AI愛台灣-生活大小事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